1、感染与损伤:肛窦因窦底在下开口朝上,呈袋状,引流差,容易贮藏粪便引发感染和损伤,肛窦的边缘又有游离的半月形鶒的肛瓣,也容易受到干粪块鶒的擦伤或被排便时撕裂。
2、性激素的影响:肛腺的发育与功能主要受人体性激素的调节,性激素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肛腺的增生与萎缩,因此性激素的水平与肛窦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3、胚胎发育的影响:在胚胎发育的第7周,泄殖腔膜和肛膜破裂与后肠融合,此时泄殖腔膜的背侧部分衍生为肛管、齿状线和肛柱的下部,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肛膜与后肠之间发生异常融合不能形成正常齿状线和隐窝而形成不规则齿状线和过深隐窝,出生后容易受细菌感染和损伤形成肛窦炎、肛周脓肿和肛瘘。
4、其他疾病所导致: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肛裂、痔疮、肛乳头炎等,肛管上皮癌的发生,也与慢性肛窦炎症的刺激有关。
1、排便不尽感:在肛窦炎与肛乳头炎初期,病人往往有排便不尽感,伴有异物嵌入肛内的感觉和下坠感等。
2、疼痛:疼痛是肛窦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为撕裂痛或烧灼样痛。撕裂痛多伴有肛门损伤或肛管表层下炎症扩散,排便时症状加重。当外括约肌受到刺激时。
3、瘙痒:肛窦炎引起的肛门部瘙痒,虽不像肛门瘙痒症那样典型,但却难于用手抓止痒。瘙痒是由于炎症性渗出物对肛门的刺激引起的,患者肛门常较正常人潮湿。
4、反射性疼痛:肛窦炎常出现反射样疼痛,可通过阴部内神经和第三、四骶神经向尿生殖器部反射,通过髂腹下神经和肛尾神经向骶骨和尾骨反射,或通过坐骨神经向下肢反射。
1、导致肛窦炎:由肛窦感染扩散,肛管皮下形成小脓肿,破溃生成溃疡。有时先有肛窦炎,后引起肛窦炎。
2、梭形溃疡:肛管皮肤裂伤,经过感染,形成溃疡。
3、肛门梳硬结:即栉膜增厚和变硬,形成梳状硬结,暴露在溃疡的基底,妨碍括约肌的舒张,影响溃疡的愈合。
4、潜性瘘管:肛窦基底,常见有瘘管与溃疡相通,这是因为肛窦感染化脓,形成小脓肿破溃所致。
5、导致裂痔: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改变,浅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外痔,又称为哨兵痔。
1.肛门指诊检查
括约肌紧张,肛窦及乳头硬结及触痛。
2.肛门镜检查
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
3.电子肛门镜检查:
电子肛门镜检查技术是目前检查肛肠疾病理想的技术,该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病灶部位放大,能让医患双方直观清晰的了解病情,而且整个检查过程微痛,不会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为临床治疗提高了的依据。
1.抗感染治疗:肛窦炎一般多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也有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根据感染菌种,可给相应的药物。
2.外用药治疗:常以消炎止痛的栓剂和膏剂。
3.肛窦切开术:适用于单纯隐窝炎,或已成脓,或伴有隐性瘘管的病人。操作方法:先将肛门部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或俩卧位,在肛门镜下,暴露病灶,沿肛窦作纵形切口,使引流通畅。
4.肛窦切除术:适用于肛窦炎伴有乳头肥大的病人。操作方法:先在肛门部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双叶肛门镜下,暴露病灶,将肛窦、肛门瓣作纵形切口长约1cm,,清除感染的肛腺及其导管,结扎出血点。
1、新生儿发生肛窦炎多数是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因此平时科学正确的防护对预防新生儿肛窦炎至关重要,为了减少和预防肛窦炎,除了积极治疗臀红和婴儿腹泻外,改变旧的习惯很重要。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可引起肛窦炎的加重,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便秘,如果发生便秘的话,可适当用润肠类制剂。
3、日常预防肛窦炎首先需要注意饮食调节,饮食上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粗粮,禁食辣椒,禁止饮酒。
4、日常预防肛窦炎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持肛门清洁,早晚各盐水坐浴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如果已经发生了肛窦炎可以适当内服消炎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达到减轻病情的效果。